3月23日,中国华侨出版社总编辑郭岭松,副总编辑高文喆一行到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洒金街道参观了解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开展情况,并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侨爱心图书室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州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杨黔生陪同。
郭岭松一行首先来到洒金街道康平社区调研“保贝车服 侨爱心·图书室”管理使用情况,该图书室是由黔西南州委统战部、黔西南州侨联等部门牵线搭桥,经多方努力,由贵州保贝科技有限公司捐赠8万元,充分利用社区现有闲置资源建成。图书室于2020年10月18日正式挂牌并对外开放,共收藏了各类书籍2000余册,同时配备了电脑等设备,在传统图书室功能基础上打造升级成为了功能丰富的视听图书室,为来自兴义、晴隆、普安、望谟、册亨等地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空间和交流场所,满足了新市民文化生活需求。郭岭松一行在进行细致的询问了解后,对图书室的使用管理及作用发挥情况表示肯定,他指出,广大侨商侨企充分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献智出力,在脱贫攻坚战役中贡献了侨界力量,社区“侨爱心”图书室的建成使用,将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为引导新市民更好更快融入新生活新环境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随后,郭岭松一行来到洒金街道林下菌药产业基地,当地党委、政府为充分盘活森林资源,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围绕产业革命“八要素”,依托辖区林地资源优势,在林下空间实施竹荪、木耳、石斛等菌药种植产业,目前已发展种植食用菌产业2000余亩。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有效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近就业问题,为新市民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绿色之路。在菌药基地观摩后,郭岭松表示,黔西南州在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尝试,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实践之路,发展林下菌药产业让新市民群众搬得出又能稳得住,进一步提升了搬迁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兴义市、洒金街道相关负责同志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