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燔陪同法国贵州商会会长在黔南考察茶产业
邓燔2009年在法国国家发展研究所做科研助理
时间回到2012年,那时的我刚从悉尼大学交流学习3个月回到了丹麦,进入博士最后一年的冲刺,发表文章、写作博士论文、谋划未来工作,如同一座座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出国六年了,终于实现出国时的三大梦想:拿到博士学位、深入学习当地语言文化以及拿到永居。然而,接下来又要面临再一次的十字路口——博士毕业之后,何去何从?那个时候,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广东姑娘,无论如何都很难想象,我接下来的十年会和贵州联系起来,而且很巧合的是,这十年刚好是贵州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十年。
2013年8月份,当我第一次踏上黔南这片神奇的土地,来到贵定县云雾山,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见醉人的贵州绿、喝到醇香的毛尖茶,我沉醉了。在游历了30几个国家不同的林场和农场后,我下定决心要留下来,在这里实现我下一个十年的梦想——虽然我父亲通过读书走出了农村,但我还是喜欢乡村悠闲自在的生活,喜欢这种触手可及的自然,我要留在这里,将所学的农业生态学服务更多的人,为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做出一点点贡献;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农场主,并以此为平台,成为沟通东西方的一个民间桥梁;当然还有个人的终身大事,安定下来结婚生子,因为我已对漂泊不定的生活感到了疲倦。
2013年12月,当我决定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任教时,时任学校组织部部长林安鑫得知我在2007年就加入了九三学社,于是非常热情地向我介绍了当时九三学社在学校的负责人邓海老师,然后他们着手和九三学社黔南州委联系,把我的组织关系从海南转到了黔南。九三学社丰富的活动和九三人的热情淳朴,让我这个外乡人一下子感觉到了家的温暖。同时,学校统战部先后两次推荐我参加贵州省社会主义学院组织的学习,以及中央统战部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八期全国归国留学人员代表人士高级研修班,参加了黔南州九三学社组织的井冈山爱国主义教育专题班,多次参加贵州省委统战部和黔南州委统战部组织的民主党派的相关学习活动,使得我较快地从思想和行动上适应了回国之后的各种变化,较好地融入贵州的各种工作环境。
接下来,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最后获得州级重大调研课题一项,校级高层次人才启动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现已结题。在此基础上,我带领学生申请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重点立项两项,贵州省教育厅教育规划课题一项。此外,我结合国外求学的经历,积极探索国际合作交流的新途径和新资源,并成功邀请到国际数字土壤制图学会主席Mogens Greve和剑桥大学博士后王黎敏博士访问我校,并担任我校客座教授。为了适应我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我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如高级茶艺师和高级评茶员等。在欧盟驻华使团的资助下,欧盟留学项目Erasmus Mundus的校园宣讲也顺利在我校开讲。我又邀请新西兰梅西大学研究人员Ali博士来我校进行茶叶深加工方面的讲座,建立初步的科研合作联系。与此同时,我还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各种会议,包括贵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和受邀请参加联合国联农组织(FAO)数字农业会议,积极促进国内外最先进生态和农业成果在贵州落地。
除了日常工作,我不遗余力地推动都匀毛尖品牌的国际化。当了解到都匀毛尖早在1915年就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却没有有力的证据支撑时,我在研读了大量的国内外历史资料后,确定了所有关于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资料都存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图书馆,在得到州政府的大力支持后,与工作人员飞赴美国终于寻找到了尘封已久的珍贵历史资料。
2016年4月,我代表地理标志产品都匀毛尖到法国驻中国大使馆进行交流活动,以一口流利的法语和对都匀毛尖的满腔热爱,向法国在华的各个重要机构隆重推介都匀毛尖茶,受到嘉宾啧啧称赞。尔后自己多次担任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中国都匀物流高峰论坛等国际会议的现场翻译。用自己的脚步,一步步地把论文写在黔南这片热土上。
来黔南后,我还同时担任贵州康润香茗茶业有限公司术总监,贵州八克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贵定县黔之冠茶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应用所学知识,为茶叶的生态种植和国际化提供系列解决方案,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在推进都匀毛尖的国际化路上,我初步建立茶园测土施肥配方体系,为黔南茶产业和贵州五张名片的建设贡献一己之力。为西部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我还积极带动少数民族妇女组建妇女机耕队,把现代化的技术传授她们,提高当地妇女的收入,帮助她们传承好自己的民族文化。
作为一个广东人,如今我更坚定了在贵州大地扎根的决心。下一个十年,是贵州的第二个黄金十年,我将不忘初心,鼓足干劲,继续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新的人生目标,为黔南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断添砖加瓦。
(黔南州侨联兼职副主席 邓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