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涓涓细流,润泽千年;一片树叶、一把剪刀,皆能承载匠心与哲思。8月1日,2025华裔青少年“多彩贵州”研学之旅夏令营安顺营走进学院非遗工坊,在袅袅茶香与翩翩纸韵中,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沉浸式体验。
活动以“茶之道”启幕,安顺学院茶学教师林琳身着淡雅茶服,以“茶的起源”为题,从神农尝百草发现茶叶可以解乏说起,又讲到古代马帮怎样把贵州茶运出山外,让大家先听故事再品茶。随后,营员们端坐茶席,亲手温杯、投茶、注水、出汤,一招一式皆有章法。热雾升腾,茶香氤氲,比利时王熠涵营员用略显生涩的中文感叹:“我觉得做茶很有意思,我家里也有一套茶具,茶有一种很特别的味道。”林琳老师借此阐述“慢品生活”的茶道精神,引导营员在一盏清茶中体悟东方简约之美。
午后的非遗实训室开始热闹起来,省级非遗传承人杨成红老师铺开大红宣纸,先将一张红纸折了又折,指尖轻压折痕,剪刀沿弧线游走,“咔嚓”几声后展开,一枚端正的“囍”字便跃然眼前。营员们对照模仿体验,生涩的刀口在纸上留下整齐的齿痕,意犹未尽时,又纷纷在边角添上波浪或心形镂空,让传统符号多了现代趣味。紧接着,杨成红老师换上精巧刻刀,示范45度角下刀、旋腕回刀的要领,带领着营员,屏息凝神、左手稳纸、右手执刀,刀刃轻颤间,一个圆润的镂空“福”字渐渐成形。杨老师逐一点评,营员将作品放入画框内,留作此次贵州之行的永久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