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基层侨联工作动态

“侨瞧桥 瞧贵州” 走进21℃的城市,体验360度的人生 ——凝聚侨心侨力侨智,助推一流旅游城市建设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桥”见贵州速度

截至2022年底,世界前100座高桥有近一半在贵州,前10座高桥有4座在贵州,15座桥梁共计获25项国际国内大奖,创造了数十个“世界第一”,其中有4座桥梁获有桥梁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国际桥梁大会(IBC)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全国仅9座桥梁获此奖项)。贵州桥梁可以说是当代桥梁的百科全书,实现悬索、斜拉、拱式、梁式类型全覆盖,“桥梁博物馆”名副其实。在建设规模、桥梁类型、体系结构、关键技术等方面,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赢得了“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的美誉。

贵州桥梁的建设,为经济社会赶超跨越提供有力保障,也是贵州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缩影,让海内外华人侨胞“桥”见了贵州速度。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为全省“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创造了良好交通条件。全省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中、东、西三个通道为依托,逐步形成“两核一轴两带”产业空间布局,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如在建的贵阳外环高速是服务“强省会”战略的重大项目,环线全长305公里,南北跨径90公里、东西跨径85公里围合面积约6008平方公里,受益人口702万人,建成后将有效促进“3个100万”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贵州省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一群三带”城镇空间布局均依托于交通主通道。交通的跨越发展,有力支撑贵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大关,增速连续10年位居全国前列。

“侨”助安顺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顺经济社会大踏步前进、发生翻天覆地巨变。全市8.21万人搬出大山、54.5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56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350.23亿元提升到2023年的1100.34亿元,总量增长3倍多,在2021年历史性突破千亿元大关。

华人侨胞是推动安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2021年侨情普查情况,安顺市现有归侨、侨眷、侨属及港澳台双重眷属身份等人员30000余人,目前具有代表性华侨451人,归侨40人,侨眷700人,留学人员273人。据统计,外资侨资企业全市提供就业岗位4632,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市剩余劳动力就业难的矛盾。外资侨资企业流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模式,通过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促进了本地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了企业市场化的进程。同时,外资侨资企业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仅2022捐款捐物350余万元。

“瞧”鉴旅游腾飞

安顺是国家最早确定的甲类旅游开放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避暑旅游城市、中国十大秀美之城,是大西南黄金避暑带上的重点城市。辖区内风景名胜区面积占12%以上,拥有2个5A级旅游景区,13个4A级旅游景区。安顺的夏季平均气温为21℃,全年气候舒适期长达9个月,处处有风景、时时有风情、四季皆锦绣,是康旅养生、归心筑梦的首选之地。国发[2022]2号文件为安顺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特别是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黄果树打造成世界级旅游景区,把安顺打造成一流旅游城市,安顺旅游迎来腾飞发展的春天。                    

华人华侨是安顺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王若飞故居、黄齐生故居先后获“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称号,可以这两个基地以及“友好侨联”“助侨联系点”、“侨胞之家”等平台为载体,在“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中发挥侨界代表和侨商积极作用,通过整合侨联及相关社会组织的资源,推动开展“侨瞧桥 瞧贵州”活动,主要内容包括针对华人侨胞的景区门票优惠、文化艺术交流、华人侨胞青少年夏令营、桥旅融合体验研学、非遗展演等系列活动,向海内外华人华侨宣传安顺,持续扩大“走进21℃的城市,体验360度的人生”旅游品牌影响力,吸引海内外华人侨胞更加关注和了解安顺,吸引更多的华人侨胞到安顺旅游、投资,用旅游聚侨心、汇侨智,凝聚起侨界资源共同助力形成安顺打造一流旅游城市的强大合力。

返回顶部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